正两优华占TM
【主要性状】
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30天左右。作双季晚稻种植,全生育期120.9天。分蘖力较强,茎杆粗壮,株叶型态好,耐肥抗倒,成熟时杆青籽黄,亩有效穗19万左右,株高114厘米,中穗偏大,千粒重29克,结实率高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55.9%,垩白粒率36%,垩白度7.0%,胶稠度44毫米,直链淀粉20.8%。
【栽培技术要点】
1、一般在4月初至5月初播种育苗,每亩大田用种0.75—1公斤,秧龄控制在30-35天以内,培育多蘖壮秧,合理密植,插足基本苗,每亩1.8—1.9万穴。
2、该品种适应麦后直播,旱种水管,每亩用种1.5—1.75公斤。水直播用种1.5公斤左右(根据田块墒情适当增减)。
3、重施底肥,早施分蘖肥;前期浅水,中期够苗烤田,后期干干湿湿;一般亩施底肥45%含量复合肥40公斤,另加尿素10公斤。中后期酌情施复合肥5公斤,氯化钾5公斤。中后期切记不可施过多氮肥。
4、在含苞、扬花、灌浆期如遇高温,要尽可能保持灌深水,以便确保高结实、高产量,高品质。
5、防病治虫:根据当地植保部门测报,要及时防治病、虫、草害。对稻瘟病、穗颈瘟、白叶枯病的重发区要注意重点防治。
【适应性】
抗性鉴定:稻温病抗性指数4.7,稻瘟损失率7级,白叶枯病7级,褐飞虱7级,感稻瘟病、白叶枯病、褐飞虱,抽穗时耐高温性强,耐冷性中等。
产量表现:连续多年多点生产试验,亩产528.7—689公斤,大田生产一般亩产700公斤左右,在高产技术栽培条件下,亩产可达800公斤以上。
【适宜区域】
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,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湖南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广西一季中稻、双季稻区种植。 |